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第七屆]靜態課程—如何縮減數位落差? e化平等,從心出發!

課程日期:[2009-10-24]
講  者:洪雯娟 副主任

文/張桂慈

今天的課程真的收穫好多。(外加充實的驚嘆)

今天所講到的數位落差內容跟我以前想的東西差很多,但不是說內容不一樣,而是我想的層面比較小,但今天講師分享的層面是我沒去關注的,以前會想到的是一些城鄉層面的數位落差,但是講師分享的是更廣的國際觀點,這些是我之前都不曾聽過的東西,這讓我發現自己的知識真的比較侷限、也欠缺脈絡的分析和了解。也挺慚愧的是APEC的事以前有一陣子研究過,但連一些簡單的題目都答不上來。(我還把某些細節跟亞太經合會顛倒了)

創意、認知、語言和邏輯這些層面都是我比較缺乏的,對於學校所學不只是知識,甚至還有組織能力,這我現在就能深深體會了,發現自己在表達上欠缺條理以致於重點和認知的錯位。舉例來說:雖然我問了一個問題,是關於臺灣建立代表品牌的問題,這問題其實我注意很久了,但其實我對自己的品牌定義都無法明確下定論,我想這也是我自己要補強的地方,也很感謝講師幫我提出這個盲點後,也說了很多臺灣現況和EPC的例子解決我的問題,有些面向如臺灣有歷史包袱、追求快和變的情形,甚至也連結到了臺灣何以模仿情形嚴重的解釋。

此外,講師還點出臺灣應該走向精緻的質化品牌雖然是我知道的觀點,但今天聽講師分享她那麼多年的經驗後,臺灣未來走向真的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我在做一些產業政策的報告或專題時,常常在想在政策規劃上要怎麼改變才能讓現況更好,今天讓我有不同的觀點來思考,也聽到了很多國外的經驗,都是講師親身去過看過的實例,真的是非常寶貴的分享。以上種種都是我很感激的地方。



課程日期:[2009-10-24]
講  者:洪雯娟 副主任

文/柯捷方


這堂課跟我一開始想像的差很多,真的差很多!

我覺得講師很厲害的地方在於,給我一個不一樣的角度去看數位落差這件事,而且結合到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還有未來應該要有甚麼樣的認知、甚麼樣的態度。我對他印象相當深刻,從他開始「互動性教學」,丟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我才發現真的很慚愧耶...我根本是甚麼都還沒準備的來上課,老師的問題我都一問三不知這樣...索以當時有點不敢對到老師的視線。可是這也讓我注意到,原來我的學習模式很被動。但是老師生動活潑的表達和訴說經驗的方式實在太吸引人了,馬上我就跳出慚愧的陰影聚精會神的聽她講課。

除了與IT相關的資訊,老師給了我幾個很重要的概念,要深刻的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建立自己的品牌(你很耐操?你很有創意?你做事很有效率?),我們才能在周遭的環境當中打出一片天下,就像是要了解台灣的優勢在哪裡,我們才有可能打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品牌。另外就是,結合我最近看過的一本書: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推~),我發現老師也很重視"發現機會"這件事。像在這本書當中,作者很鼓勵讀者去觀察環境、發現問題、抓住機會,身邊的機會一大堆,就看我們要不要掌握。這一點跟老師提到的 service via IT、IT as a service的時候,讓我起了一些聯想。

最後,我們能做甚麼呢?
caring
sharing
participating
just do it
我很愛這個idea,讓人熱血沸騰!因為caring和sharing,才能降低認知的落差;participating、just do it,才能帶來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