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企業:台灣微軟
文/吳佩珊
聖誕節,過的非常不一樣。
從最開始的內部參觀,就注意到這個企業對於我們去參訪這件事情的用心。不但參觀人數分梯次並且控管、參觀動線我想也是經過規劃的,其目的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有最好的參訪品質。沒有辦法展示之處,也會說清楚講明白原因在哪,是要節省企業成本亦或管理人員不在等等。充分表達出對我們的尊重。
這一切該是理所當然嗎?我覺得不是。
難就難在每個小細節說出口都非常容易,實際做起來卻很難,更遑論企業文化是一回事,展現出來的每個員工特質會又是另外一回事。參訪起頭,就讓我體會到微軟的大度。
[感想-科技部分]
因為之前種種,吳總披掛上陣親自製作的投影片就更加有說服力了。
除了讓我們知道一些IT產業之於台灣的產業價值之外,也縱向的看見微軟的發展歷史:1981 MS DOS、1985圖形化介面、1995 95版本出來、2000 XBOX、2002的XP與2009的Win7等,其實從簡單的表格可以非常一目瞭然,也從微軟的角度一窺當時社會的景況一角。
像是最成功的版本中間會夾雜著失敗的版本,每一次的失敗都成就了下一次的成功,重點就在於如何面對失敗以及面對失敗的態度吧!
對於未來,Bill Gates提到的下一波的數位十年:ubiquitous。
跟之前我們所上過的課程其實是緊密銜接在一起的。這個字在上洪雯娟老師的那堂課也有特別提出,
所以帶給我的感受已經不是訝異,而是開始思考:當環境真的改變成那樣,會有什麼問題與機會?
看完未來對於數位應用的影片,更是把遠端應用更拉近生活一點。這感覺就像本來覺得「這應該很久之後才會輪到我吧」的事情變成「明年就會發生」似的。
但其實我的感受跟有些同學有點類似,在看影片的同時,除了很意外以及覺得很好玩之外,其實會帶點無法接受的感覺。在從小到大的教育,大家都說中西方文化不同,但其實說出這些話的人真的有深刻去體會過西方文化到底有什麼不同?而我們的文化價值又在哪裡?
對我而言,可能這麼深刻的話題離我太遠,只覺得文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假設一個成功的科技型態或者是科技產品沒有辦法融入生活,那麼一切都是枉然。如何讓好的科技產品具有好的親和力,我想是最重要的工作。影片內提到的家庭醫學當然非常讓人心動,但媽媽們買菜挑揀與話家常的樂趣與出門找朋友運動的樂趣,
是否都即將會被取代?
成功的科技一定會找到平衡點,而發想的人會不會是你我其中之一呢?還是要充分觀察每一件小事物才行!這是今天最大的收穫之一。
[感想-人文部分]
這次參訪的心得有兩大項,除了科技外,就是人文的部份。
吳總在簡報裡不斷的分享家人、職涯等等的小小心路歷程,能聽到這堂課程的我們除了與有榮焉外,也不禁開始有些反思。最有感受的應該是以下幾句存在大反差的話:
1.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2.理直不一定要氣壯。
3.放下才能創造新局。
很有哲理,到現在還繼續的思考著。
參訪當天來陪我們的Polin和Jennifer、Rex等等也很微軟!中餐都在聽行銷部門姐姐的分享,非常實際也十分受用。誰會知道大環境需要什麼樣子的人才?除了真的很厲害會預測準確未來的水晶球人員...那麼對於剛經歷過金融風暴與即將面對求職問題的我們該怎麼因應?兩個很實在的建議:
1.加強各種語言能力
2.訓練自己邏輯(包含發現問題、危機處理與靈活度)
另外也提到了不管做什麼工作其實都是學習的一種過程,所以我們也不用太擔心,只要好好把握當下、保持思考的習慣!另外也聽到了一些有關陸資、台資的秘辛(??)~~
這次的企業參訪=有吃有拿有玩又有心靈收穫......難怪歷屆學長姐都一直推薦!謝謝辛苦帶我們的許多人員以及學長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